close

  盧振洋,北京聯合大學校長,研究員。1957年出生,1978年考入北京工業大學材料系,19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曾任北京工業大學金屬材料工程系教師、副主任、學校科技處處長、校長助台東民宿理等職。2004年6月起任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2012年8月任北京聯合大學校長。
  北京聯合大學——承接北京學生人數最多的高校,10東森房屋個北京學生上大學,其中就有1個在聯大讀書。在北京聯合大學校長盧振洋看來,北京聯大應改革開放而生,伴高等教育普及化而長,以“學以致用”為校訓,以應用型人才培養、建設應用型大學為目標。
  除了校長身份,盧振洋還是我國焊接領域的專家,他和他的團隊的研究成果,與北京衛星製造竹北買房廠密切合作,完成了大型空間主體結構的焊接工作,為我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
  四年本科,修讀雙學位,進修在職研究生,41歲考博,7年啃下學位房屋買賣……回顧盧振洋個人經歷,終身學習和學以致用一直伴隨著他。
  想做業外接式硬碟務卻被分配乾行政
  高中畢業後,盧振洋在順義農村幹了四年農業的體力活。1977年,聽說鄰居家有人考上了大學,在好奇心驅使下,他也弄了張當年的高考試卷做了做,感覺題目自己也都會。
  第二年,盧振洋也報名參加了高考,最終如願考上了北工大材料系。
  本科畢業後,盧振洋留校工作。一心想做業務的他,卻被分配到材料系當團支部書記和班主任。這期間,他到北科大攻讀了雙學位。1987年,讀書歸來的盧振洋被任命為系里的副書記,29歲的他成為北工大當時最年輕的處級幹部。
  行政轉科研從修機器開始
  1987年開始,盧振洋正式走上講臺為學生講課,與此同時,他也開始跟著教研室老師做一些科研項目。
  見一直在行政崗位上工作的盧振洋想做科研,一位曾教過盧振洋的老師給他出了個題:河北有個工廠的設備不能運行,半年多都沒能找到原因,你去試試吧。
  拿著圖紙和實驗室鑰匙,盧振洋把機器打開從頭到尾檢查了一遍,沒發現任何問題。“這是怎麼回事?”他琢磨了半個月,突然有一天開了竅,興衝衝地跑進實驗室,將機器拆了,按照他的想法重新組裝了一下……
  “看著我修好的機器,老師當時很驚訝。”這台壞機器讓盧振洋真正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東跑西顛提高學校科研經費
  1990年盧振洋報考了北工大在職研究生。讀研期間,他被聘任為建設部建築工程焊接領域的專家,凡涉及焊接方面的標準問題,都會邀請他參加討論。
  1998年,盧振洋任北工大科技處處長,適逢學校申報進入“211高校”,能不能進入211高校,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學校的科研規模。他記得,北工大那時每年的科研經費在3000萬左右,學校提出了每年科研經費必須遞增提高的目標任務。
  那段時間,盧振洋天天在外面為學校的科研經費東跑西顛。那時要想在辦公室見到他,必須在早上8點之前,“我那時一星期有一天在單位待著就算不錯了。”幾年間,北工大的科研經費已突破了1億元。
  10年努力承接航天焊接任務
  1999年,41歲的盧振洋開始了北工大的博士求學生涯,因工作太忙,這個博士他讀了7年。
  同年,盧振洋所在的科研團隊——北京工業大學焊接研究所,開始了一項重要的研究項目——航天焊接技術。這個科研項目一直持續到2008年才告一段落,因屬國家保密項目,直到2011年才被解密,公之於世。國家載人航天總體部、北京衛星製造廠等為表彰他們所做的貢獻,特送錦旗和感謝信到北京工業大學,並邀請其參觀了“神舟八號”的現場發射。
  希望做一個轉變觀念的校長
  2012年8月,盧振洋正式擔任北京聯合大學校長。因為此前對聯大並不瞭解,盧振洋為自己制定了“三個一”任務——每月至少聽一次課,到學生食堂吃一次飯,開一次學生座談會。到校兩三個月後,他發現聯大自身的辦學水平、教師水平其實比社會上認知的高很多。
  “學以致用”是北京聯合大學的校訓。盧振洋說,他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內,將“學以致用”的校訓更好地落到實處,而這首先需要轉變人的觀念,其中就包括老師的觀念。
  盧振洋認為,教育是一種精神勞動,人才培養任務的完成是學校各個環節集成起來的綜合結果,特別是教師的每一節課的潛移默化的累積過程。因而,教師,也包括職工幹部的觀念是影響人才培養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轉變觀念是完成一個精英型教育為起點的大學逐步實現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轉變的根本問題。”
  “我來聯大後給自己的定位是:要當一個轉變觀念的校長,不是當一個轉變管理的校長。”盧振洋說。
  ■ 校長說
  今年本科二批一次性招滿
  【怎麼定位聯大角色?】
  盧振洋:“應用型”的概念最早其實是針對精英教育提出來的,現在北京的錄取率已經達到80%以上,北京已經進入普及高等教育階段。
  既然是普及教育,為北京服務的這些高等教育要進行重新定位,聯大作為北京市市屬市管規模最大的一所高校,完成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我們的角色定位,而不是精英教育。作為一所普及化大學,首先要以應用為目標,否則學生畢業後就不適應社會需求。
  【為何總談學以致用?】
  盧振洋:聯大從區域需求到未來社會角色的扮演,都應該貫徹“學以致用”這個理念。聯大所錄取來的學生,大部分屬於二本學生,這些學生進入聯大後很少會再選擇後續教育。我們每年招的學生大約在8000人左右,但考上研究生的只有約300人。絕大部分學生畢業後都直接進入了人才市場。
  為什麼我們一直提學以致用?因為大部分學生不會再進行全日制後續教育,我們是學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教育,把這段教育完成以後,要能滿足他們未來幾十年的職業發展需求,而不是簡單地幫助學生完成四年學業。
  【平行志願對學校有何影響?】
  盧振洋:確實有些影響,今年學校招生情況很好,本科二批所有專業一次性招滿。在京外招生狀況更好,多個省份都是一本線上幾十分錄取的。近幾年,隨著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越來越被家長和學生所認可。
  校長語錄
  轉變觀念是完成一個精英型教育為起點的大學逐步實現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轉變的根本問題。——盧振洋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杜丁 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秦斌  (原標題:盧振洋 當一個轉變觀念的校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00bbwr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